3月3日下午,经济学院召开区域与城市经济学学科发展规划会。经济学院院长杨瑞龙教授、党委书记、副院长张宇教授、副院长刘瑞教授、副书记丁凯、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孙久文教授及全体区域所教师参加了会议。会议就区域与城市经济学的学科发展、师资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而热烈的讨论。
杨瑞龙院长指出,将区域与城市经济学专业调整入经济学院是学校经济学科战略布局的重大举措,对于拓展学科内容,做强做大我校经济学科,继续保持人大经济学科在全国的领先位置,都具有重要意义。自学校宣布调整决定以来,经济学院积极响应,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在学校相关部门的帮助下,在区域所全体教师的配合下,尽最大努力,特事特办,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从人事、财务,到办公用房和后勤保障等方面的工作,确保了学科调整的顺利进行。学院还积极主动地联系区域所的教师,联络大家参加学院的各项活动,从全院大会到党员大会,从离退教师茶话会到保健讲座,使区域所的老师很快融入到经济学院的大家庭中,实现了预定的目标。在过去的2010年,区域所的老师们在稳定的情绪和积极的态度中一如既往地开展各项教学科研工作,取得了很好的工作业绩。
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的教师先后发言,大家纷纷表示,来到经济学院后,感到经济学院制度明晰,管理有序,做事公平,院风良好,迅速打消了原来的种种疑虑和困惑,感觉十分温暖,能够很快融入到“经院一家人”的和谐氛围当中。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与磨合,大家普遍感到在经济学院能够心情舒畅、自由发挥地开展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大家还认为,并入经济学院后,依托于经济学院这个国内顶尖的学术平台,自己进一步开拓了学术视野,提升了思维适度,并且结合了跨学科的优势,对于今后的学术生涯充满了信心。
会上,学院领导和区域所教师就学科规划、职称评定、业绩考核、师资招聘、人才培养、保研推免、国际交流、社会实践、专业发展、合作研究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杨瑞龙院长表示,学院将把区域与程学经济学的发展纳入到学院“985”工程和“211”工程规划当中,进一步做好师资队伍的整合,打造2-3个学科发展的亮点。他指出,要格外注意区域与城市经济学学科的特殊性,不能完全“经济学化”,继续加强其与地理学等工科专业的关联度,进而形成跨学科的研究平台。同时欢迎区域所的老师积极参与“中国宏观经济论坛”和能源经济本科专业的学术讨论与学科建设,积极参与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各级各类规划研究工作,积极寻找院内外合作者,进一步加强合作研究,相信借助经济学院这一学术平台,区域与城市经济学一定会有跨越式的发展。
张宇书记希望区域所的老师们能够全心全意、集中精力地开展学科建设,做好科学研究,进一步营造做事、做学问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发挥既有学科优势,把自己的学科做好做大。
刘瑞副院长提出,区域与城市经济学要进一步“入主流”,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进一步提升学科层次,同时要注重重要课题的申报。
孙久文所长和全所老师表示,要团结一致,齐心协力,谋进取,谋发展,依托经济学院的丰富学术资源,做好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保持本学科在全国的领先位置。